爱立信不依不饶,小米花钱买路

编辑: 13 / 01 / 2015 2,997 次围观

根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旗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在1月12日发布数据。2014年全年,中国手机市场累积出货量为4.52亿部,比2013年的5.79亿部下 降21.9%。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萎缩的背景之下,国际化成为中国厂商的出路。

但是国际市场并不好混,国内风头正劲的小米去年年底在印度就挨了当头一棒。爱立信12月5日在德里高院提起诉讼,起诉小米侵权;12月8日,德里高院判决小米侵犯爱立信8项标准必要专利,并下发售前禁令。

ad_creative_ad_design_people_01_495367_8

小米随即以每部手机100卢比买路的方式获得暂时销售,但是下次开庭时间就在2月5日,到时候小米还会面对爱立信不依不饶的纠缠。

这场纠纷会如何收场,对小米乃至中国厂商会有哪些影响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专利老手爱立信

作为通讯行业的老牌厂商爱立信,利用专利牟利不是一天两天了。2013年四季度,爱立信一共收入670亿瑞典克朗,净利润64亿瑞典克朗。在这64亿瑞典克朗里面有33亿瑞典克朗利润来自三星的专利授权费。仅此一项贡献利润占该季度总利润的51.5%。而爱立信和三星的官司可以追溯到2005年。

对中国厂商,爱立信也没有客气。2011年爱立信对中兴发起诉讼,尽管两者之前已经谈了四年。2012年官司结束,拥有不少专利的中兴最终以交叉授权,支付一定专利费的形式了解了官司,涉及金额说法不一,大体在千万到亿的欧元级别。爱立信再次大赚一笔。

多年来,爱立信每年投入超过50亿美元用于技术研发,得益于此,爱立信的知识产权部门也成为爱立信的核心盈利部门。爱立信在全球有充足的专利诉讼经验。

而更糟的是,因为爱立信进入通讯领域较早,申请的很多都是无法绕过的基础专利。只要你做手机,就要涉及到这些专利。后来厂商无处可逃。小米只是一个最近被盯上的目标而已。

实力悬殊,小米现阶段只能花钱买路

我们看一下爱立信的专利诉讼历史,实力强如三星,在爱立信的骚扰下,经过多年的谈判诉讼反诉,最后还是交钱。中兴的专利远比小米更多,同样是官司结束乖乖交钱。

爱立信在WIPO(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申请了22830项PCT,其中落地中国3742项,超过美国的3525项,仅次于欧盟的6495项。而印度、韩国的落地数量分别为1568、1423项,专利实力可见一斑。

爱立信对小米的起诉,从12月5日起诉到12月8日执行只用了三天。政府公关和诉讼能力显而易见。相比之下,小米手中的专利寥寥无几,投资的联芯能贡献一些专利,但是帮助不大。毕竟三星、中兴这种巨头都不是爱立信的对手,急就章的小米更难匹敌。

在国际化和专利诉讼的经验上,小米远不如摸爬滚打了数年的中兴、华为、甚至不如收购了摩托罗拉的联想。小米和爱立信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所以,这场官司的结局只能是小米乖乖掏钱,顶多在金额上能和爱立信讨价还价一下。

专利战对小米和中国厂商的影响

对于小米来说,国际专利战很可能会波及国内。专利授权可以是一揽子协议,这样小米产品或者涨价,或者自己消化成本压低本来就很不高的利润率。

不过,对小米来说,品牌已经竖立起来,品牌溢价已经有了,规模也已经有了,对成本的消化能力还是有的。专利诉讼对小米会有影响,但是不会伤筋动骨。

但是,国际上的专利强者远不止爱立信一家,爱立信的成功会带来其他巨头的窥视,如果纷至沓来,那么小米就会很麻烦。甚至会阻挡小米的国际化进程。

对中国厂商来说,因为很多行业都涉足较晚,类似的专利纠纷还会有,每个厂商单打独斗都没有胜算。

理论上,国家或者行业协会可以组织专利联盟,中国厂商交叉授权,内部给予补偿,对外口径一致。对方在任何一国起诉任何一家厂商,专利联盟则在中国法院对等起诉。这样做,只要巨头还要中国市场,既不敢随便欺负中国厂商。

不过,这种联盟需要国内厂商团结一致,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类似爱立信起诉小米的事情还会不断发生,中国企业的国际化道路会充满荆棘。

猎牛网
猎牛网 编辑
双引号 猎牛网是一个专注科技观点和智能硬件评测的科技媒体,这里有各领域资深人士针对产品给出的专属测评报告和最新的科技资讯,全方位解读移动互联网。 双引号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