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医”根本不是“看病难”的痛点

编辑: 31 / 03 / 2015 3,049 次围观

关于互联网医疗方面的消息很多,一些著名的互联网企业也都有涉足,健康被认为是未来非常有潜力的一个新兴大市场。而看病难,求医难等等问题也被认为是破解现在医疗改革的一种尝试,尤其是互联网企业介入之后,对于打破传统的框框或许有一些助益。包括近日,笔者看到挂号网推出了“微医”等,据悉是为了“医生协作体通过微医,开展包括在线会诊、诊后随访、在线复诊、患者管理等在内的自助医疗服务。”

r_3190182

诚然,或许移动医疗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服务。“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重塑调整,其本质是效率的提升,具体到医疗行业,就是对医疗资源配置利用的优化,让患者和医生、医院管理者更省时、更省心。但事实呢?真能达到这种预期吗?笔者看不尽然。恰巧笔者近期患病,辗转去了四家医院,对于目前的患者看病问题也算切身体会了一下。下面说说笔者的一些感受:

笔者开始是感冒引起的咳嗽,因为觉得是小病就不当回事,去社区医院看看,我们的医疗改革的目的也是要把小病社区化吧,也就是说在社区医院能够解决的就不要去大医院凑热闹了。到了社区医院,人员不多,都是上了年纪的一些大爷大妈开一些常规的药物。医生也很客气,常规检查,化验血,几项指标超高,直接告诉笔者,输液吧,好得快。笔者问能否吃药?答也可以。消炎药,咳嗽药,感冒药,乱七八糟下来一共一百多块钱,有医保,这点钱也不算啥。

吃了三天不见好转,反而咳嗽加重,整宿多次被咳醒。又去了本省有名的一家省级中医医院,大夫号脉之后开了一个疗程的中药,将近两百,吃了4天依旧不见好转,咳嗽加重,并伴有间歇性哮喘。在朋友介绍下说某甲级医院的某个主任看咳嗽不错,遂又去挂号、诊断,拍片子,确保不是肺炎、肺结核之类的,继续开药,并开了一个外用吸剂药物(主要针对哮喘),乱七八糟下来不到四百。又过去了4天,咳嗽依旧,还是整宿整宿的被咳嗽折腾醒。又去本省最著名的三甲医院。挂号、诊断,大夫年纪不小了,问了几句就开始下方子,先去拍片子,再去做一个肺功能检查,草草打发了,又是五百,关键是到了肺功能检查处,告知要停药48小时候之后才可以检测,白白地去了两趟,无功而返。

啰嗦了这么多的看病过程,笔者想说得是:挂号其实还不是真正的痛点,尤其是对于一些“非名医”,或者一些简单的病,一般的大夫应该都可以,因此挂号也不是很难。但是面临着几个问题是:一是小病大治。有点类似于今年“315”晚会爆出来4S店的小病大修一样,尤其是大医院,一来就是拍片子,做这个检查那个检查,而没有一种行医经验判断,或者是医务工作者应有的一种职业关怀。二是在用药的过程中,存在着“看人下药”的问题,先问自费公费,有医保没有,什么医保,然后才给开药。三是越大的医院价格越贵。小毛病花下大价钱比比皆是。笔者这个支气管炎,现在已经撒出去千元了还没治好。

那么“看病难”究竟是难在了哪里?或许对于那些需要做大手术,找名医,求床位的人来说,看病难是难在了一床难求,名医难见。但对于更多的普通患者来说,并不都是大病或者要命的病,普通的求医问诊如何方便?其实现在很多医院也都开了预约挂号,甚至还有微信预约挂号等等,移动端的引入也非常健全,甚至还有导医小姑娘帮你绑定微信等等。挂号其实已经不是最大的问题,关键是在求医过程中的如何理顺医患关系,以及真正能帮助患者解除痛楚的方案。

有人说现在网上也有很多求医问诊的平台,包括这次挂号网所言的搭建微医平台,真的管用吗?真的可以借助病人的描述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当望闻问切都看不出个所以然的时候,不知道虚拟平台的集体磋商又有多少可信度?更何况对于更多的患者来说,解决当下的问题才是真正的痛点。比如资费问题,是不是小病大治?如何引入评价机制,医生的评价体系建设等等。

有人说,移动医疗行业最终将是聚合式而非长尾式的,哪家企业能形成闭链并切入医疗服务的核心环节,解决用户需求,形成用户强依赖性,才算真正实现“互联网+医疗”的价值。但事实上,对于用户而言,更多还是真正的应用价值,而不是徒有虚表的一个幌子。甚至一些预约挂号也有很多“苛刻”的条件,对用户的需求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更主要的是,很多时候,用户是盲目的选择,或者仅仅是依托一种口碑传播效果,而不是建立在有效的目标考核下的真正带有参考价值的数据。

小刀马
小刀马 编辑
双引号 微信:daomawuyu 以一种朴实的情怀书写IT变迁。 双引号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