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句话用来评价最近微信频爆差评的原因,再合适不过了。
2011年微信横空出世,受众人群一路飙升,截止去年11月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成为了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甚至极大地冲击了移动的短信收入,据移动最新财报显示,中国短彩信业务继续下滑,短信使用量比上年同期下降20.2%,而总通话分钟数比上年同期下降0.3%,微信的威力可见一斑。
使用人数的大幅增加带来的是关注度的持续上升,于是乎,树大招风的微信,成为众矢之的也就不足为奇。
近期网络爆出的微信之“病”大致有以下这些:
一、微信公众号抄袭现象层出不穷。
技术的进步,带来了自媒体的蓬勃发展,广阔的受众平台让微信公众号被舆论捧成了自媒体的第一“高地”,良莠不齐的微信公众号抄袭成风的现象,也就被放在了媒体的放大镜下。
这是来自邯郸之窗的一篇报道:
9月10日下午,“邯郸味道”发出了一篇《【这里是邯郸】谨以此文献给每一个热爱这所城市的人》的原创信息。次日,邯郸味道的编辑发现,同样的信息标题和内容出现在了邯郸本地一个名为“学步琴行”的微信平台上,并且没有任何标注来源和作者的信息。
随后,编辑通过微信联系到“学步琴行”微信平台负责人,电话沟通中对方称,“现在的环境就是这样,大家都是从网络上转载过来的,谁知道作者是谁呢?”在编辑提出希望对方可以发出道歉声明后,对方拒绝,之后再无回应。
无独有偶,编辑在搜索这篇文章时发现,原来这么做的不止这一家。之后编辑又尝试着搜索邯郸味道之前做过的其他的经典微信,发现基本每一篇都有很多的山寨者。
此类报道见诸报端后,微信公众号也官方出台过打击抄袭的行动,不过由于微信公众号相比其他渠道更加封闭,其操作难度非常大。但抄袭并不是微信公众号的专属。前些年,微博也出现过“大抄袭”的现象。根据新浪微博的统计,仅仅2013年前7个月,新浪就接到与抄袭有关的举报2939件。在微博出台一系列严厉措施后,抄袭现象才有所收敛但并未杜绝。
所以,诚然微信封闭生态滋养了抄袭,但微信公众号抄袭泛滥的根源在于,国人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淡漠,国内对版权保护存在“潜规则”是不成文的中国特色。
二、微商不诚信,频频爆专业造假手段。
近日网络曝光了一组微商利用作弊软件制造假生意的截图,根据截图显示,微商会利用“微信对话生成器”、“支付宝转账截图生成器”“网银转账截图软件”等软件营造微店生意火爆的假象。于是就有爆料人出来说:很多微商都是演技派,通过晒与顾客的微信对话截图、晒支付宝收款截图,体现自己生意很火爆,实际上都是自导自演、自娱自乐。
从早期的微信“朋友圈”兜售高仿品,到如今网络上曝光的截图,“微商没有明天”这个木成不成舟尚不得知,但微信参与其中似乎真的是罪不可恕。
但是微信跟微博、QQ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在于它的生态是封闭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比QQ更保护个人隐私的,不是相同朋友圈的人甚至连评论都看不见。
同时,商家造假淘宝也有,此前央视曾曝光卖家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其中不少是淘宝网五皇冠,对此,马云的回应是:“我很冤枉,淘宝不生成假货,是社会上生成假货在淘宝上容易被发现而已,我没有办法把这个假货打掉,因为我不是执法机构,我没有办法把他关到监狱里,我只有把他关店,把相关资料交给公安部门。”而在淘宝上刷单、刷信用的事情恐怕也是业界常态了。
商业信用的缺失,并不是微信造成的,这是中国商业社会多年来积累的一个顽疾而已。
微信被篡率高,变成恶意软件
12月7日,阚志刚在中国移动应用安全媒体融合峰会上表示,在2014年11月,研究院对国内几个主流应用商店前100名的APP进行安全测试中,发现排名靠前的APP均遭受严重的破解和篡改等移动安全攻击。微信APP篡改攻击率达15.28%,各大应用商店一共存在514个微信APP,其中79个是假的。
微信不肖的形象再度被推上风口浪尖,因为那些“打包党”破解微信APP后,往往会插入一些内容如加入病毒、广告链或吸费指令等恶意程序,这些盗版软件也就披着正版的羊皮闷声发大财,受伤的总是用户。
但受伤的从来都不止微信用户,APP乱象早已成灾。据360最近发布的《2014年Q2 移动互联网APP分发行业报告》显示,国内App盗版现象非常严重,在随机调研的11153份样本中,平均每个App有26.3个盗版。在所有类别中,游戏类App盗版最为严重,其中模拟辅助类App的平均盗版样本数高达47个。
用户如果下载并使用了这些APP,往往面临广告骚扰、流量损失、扣费,更为严重的则是被窃取密码与个人隐私等风险。而这些用户信息,就成了“打包党”的商品,在黑市上流通,手机的灰色收益链也因此形成。
以上这些“病”,有的的确是微信在技术和监管力度上存在一定的“bug”,但也是在当前社会这个大背景下无法避免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更何况微信的6亿用户已经是中国的一半人口了。微信的的种种病,其实反应的就是这个社会的病,这些病要治,但绝不仅仅是微信的事。
猎牛网是一个专注科技观点和智能硬件评测的科技媒体,这里有各领域资深人士针对产品给出的专属测评报告和最新的科技资讯,全方位解读移动互联网。 |